《兰陵王》服饰原型考 面具盔甲皆有史可据
电视剧《兰陵王》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“战神+美男子”北齐皇族高长恭的故事。虽然作为一部古装偶像剧,但《兰陵王》中的人物造型从头饰、发型、到衣服上的飘带,都参考了历史资料,有据可考,即使有改良创新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,跟目前荧屏上大批罔顾历史雷点频频的古装剧拉开了差距。(文/Rebecca)
/9
|
微博0
娱乐图片中心 | 查看图集 |
兰陵王的面具
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“北齐兰陵王长恭,才武而面美,常著假面以对敌。”日本古典戏剧表演,也曾深受兰陵王面具的影响,并至今保留着兰陵王的面具。《兰陵王》编剧称为了“避雷”,曾潜心五年研究南北朝这段冷门历史,在服装道具方面做到有据可考。剧中兰陵王高长恭(冯绍峰饰)上阵杀敌时所戴的面具,乍看之下造型有些夸张,其实是历史顾问翻阅史料后还原的结果。
兰陵王的披发
古人讲究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头发是一个人身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,在汉族人这里,男性的头发应该是束起来的,将头发散开或者辫起来,便是蛮夷。剧中兰陵王全程披发,还将头发梳成了一股一股的小辫子,这样的装扮是有历史依据的。北齐高氏王朝的血统,历来争议颇多,一说“鲜卑化的汉人”,一说为“汉化的鲜卑人”。无论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,都说明北齐处于多民族血统和文化大融合的历史时期,服饰装扮带有“胡化”的痕迹,男子出现披发和辫发的特征,并被演绎到现代影视剧中,就见怪不怪了。
杨雪舞的半臂襦裙
剧中林依晨饰演的杨雪舞和兰陵王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平凡生活,期间她的服装就是半臂襦裙。半臂襦裙是中国古代汉族妇女常见的上衣款式。沈从文先生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一书中曾写道:“半臂又称半袖,是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、对襟或套头短外衣,特点是袖长及肘,身长及腰。”
冯小怜的纤髾(飘带)
魏晋南北朝时期,妇女们喜好在服饰上增加一种名叫“纤髾”的装饰,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,上宽下窄呈三角形,因为飘带拖得比较长,走起来路的时候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,是当时的妇女非常流行的打扮。在《兰陵王》一剧中,冯小怜(毛林林)的服饰造型就运用了“纤髾”。
冯小怜的飞天髻
魏晋南北朝时期,双环髻开始流行,即将女性的头发分为两股,用丝绦束成环形,高耸于头顶或者头部两侧。这种发型一般是少女梳的。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,受其影响,这种发式后来又发展成为形状更加夸张,类似于佛教壁画中飞天仙女发式的“飞天髻”。剧中冯小怜就是梳的双环髻,少女气息浓郁,也突出了冯小怜曾经天真烂漫的一面,与她日后的心狠手辣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阿史那的高髻
宇文邕的妻子,北周皇后阿史那,出嫁前是突厥长公主,身份高贵。为了突出阿史那不怒自威的气场,造型师为她选择了华美大气的高髻,其上还缀满了金箔、花钿等装饰。“高髻”可以参见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的女史发型,而剧中阿史那的额发部分,是近年来在古装剧中颇为流行的“唱片头”,对照《女史箴图》,倒也算合情合理。
兰陵王的盔甲
战场是兰陵王的主场,剧中有许多兰陵王身穿盔甲大破敌阵的戏份。乍看之下冯绍峰穿的镶嵌有三个大圆配上皮带的盔甲造型有些另类,其实是有据可循的,这种造型参考了北齐武士佣文物的盔甲,只是在款式上变得复杂了些。
兰陵王的小立领便服
不少网友表示,看到冯绍峰扮演的兰陵王身穿小立领对襟扣的窄袖便服一出场,还以为是《宫锁心玉》里的八爷穿越到南北朝来了,加上僚属们一口一个的称他为“四爷”,更有跳戏之感。中原人民和少数民族在服饰上的融会贯通,古已有之。战国时期就有赵武灵王“胡服骑射”,到了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朝,汉人穿胡衣,胡人穿汉衣更是屡见不鲜了。《旧唐书·舆服志》记载:“止北齐有长帽短靴,合胯袄子,朱紫玄黄,各任所好,虽谒见君上,出入省寺,若非正元大会,一切通用。”可见,自北齐以来,胡服是北方王朝的人民常见的服装款式,那么兰陵王高长恭在微服出游时也好,谈情说爱时也罢,穿一穿胡服,也无可厚非。问题在于:这种小立领款式,分明就不是胡服的特质,也不属于那个时代汉族服饰。实际上,这种小立领是明代入清时由汉族妇女服饰演变而来,满洲人一开始服装是没有领的。
皇帝的冠冕
《周礼·夏官·弁师》中明文记载:“天子之冕十二旒,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”。陈晓东扮演的北周皇帝宇文邕,冠冕上的延板没有做到前圆后方,不过帝王冠冕上十二根旒符合历史记载。而剧中北齐皇帝高湛的冠冕却只有十根。当然了,大部分观众只要看到头戴冕旒穿黄袍的人物,就自然而然认定那是皇帝了,不会去数到底有几根旒。
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
悦图推荐
《追鱼传奇》完美收官
《小爸爸》美国取景 文章马伊琍迎结婚纪念
《华胥引》亮相国际影视节目展
孙俪将出席《辣妈正传》全球首播发布会
本文来源:娱乐专稿
作者:雯婕
责任编辑: